近年來,北運流域受到嚴(yan) 重的汙染,使用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對土壤檢測發現,土壤生產(chan) 力嚴(yan) 重下降。北運河是北京市zui重要的一條排水河道,北運流域也是京郊蔬菜主要產(chan) 區之一。據北京市土肥站調查,北運河流域範圍內(nei) 每年向北運河排放的COD(化學需氧量)總量高達9萬(wan) 噸,其中,農(nong) 業(ye) 汙染源占總排放量的34.6%。
治理北運河流域的農(nong) 業(ye) 汙染源,需對流域內(nei) 蔬菜土壤的汙染治理下力氣。這時我們(men) 要使用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該儀(yi) 器可以檢測土壤的氮肥、磷肥、鉀肥等。有位趙家住在北運河流域內(nei) 的通州區於(yu) 家務香果村,侍弄著11畝(mu) 的菜園,是十裏八鄉(xiang) 有名的種菜能手。問起他過去種菜的老辦法,他說,種菜就是“產(chan) 量依靠化肥催”。“產(chan) 量依靠化肥催”在果村一帶很是流行。“上茬芹菜,每畝(mu) 要用80多公斤的二胺和30公斤的尿素做底肥,芹菜生長期間還要追上3~5次尿素,每次15~25公斤,再加上下茬番茄,一年化肥用量每畝(mu) 高達350多公斤。”老趙掰著指頭算了個(ge) 仔細。但是如今這個(ge) 方法好像失效了,現在“無論怎麽(me) 增加化肥的使用量,蔬菜產(chan) 量始終維持在這個(ge) 水平上,有的年份還要減產(chan) 。”他還發現了一個(ge) 怪現象:盡管有機肥用量沒少,可是有的菜田土壤開始變得板結了,蔬菜口味也大不如從(cong) 前了。這說明土壤的土質在下降,我們(men) 應該使用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對土壤進行合理的施肥,對症施肥。
趙看著自己的菜地土壤一天一天變差,心情很低落,他希望專(zhuan) 家們(men) 能為(wei) 他的菜地“把脈問診”。推廣站的技術員通過使用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對土壤檢測發現,該村的種植戶,其施肥存在重施氮肥、亂(luan) 用磷肥、忽視鉀肥的問題,致使土壤中氮、磷、鉀含量比例失衡。
“汙染就由此產(chan) 生了,比如氮肥中的硝酸鹽會(hui) 轉變為(wei) ,這是*的致癌物。磷施過量,一方麵會(hui) 改變土壤的酸堿平衡,另一方麵磷的流失又會(hui) 造成水的富營養(yang) 化。”北京市土肥站站長趙永誌告訴記者。
北京市土肥站曾使用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調查發現,北運河流域化肥用量每畝(mu) 高達33.33公斤,遠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肥料利用率僅(jin) 為(wei) 25%左右。另外,製造化肥的礦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含有的多種重金屬物質和其他有害成分,隨施肥進入農(nong) 田,造成土壤汙染,隨地表水流入河道,又導致河道水體(ti) 汙染。隨後技術員為(wei) 老趙開出了“藥方”:改單一氮素化肥為(wei) 蔬菜配方肥,即針對果村菜田土壤養(yang) 分含量情況確定的氮、磷、鉀含量比例為(wei) 18%、9%、18%的蔬菜配方肥。
趙沒有使用過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對於(yu) 土壤不同養(yang) 分含量情況,以及不同養(yang) 分對蔬菜產(chan) 量和品質的影響,老趙並不十分清楚,盡管覺得有道理,但少施那麽(me) 多的化肥,心裏還是沒底兒(er) 。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他按照技術員的“藥方”進行試驗。而結果zui終讓老趙心服口服,“芹菜每畝(mu) 增產(chan) 2500公斤,化肥少用180多公斤;番茄增產(chan) 2100多公斤,化肥少用110多公斤。”zui讓老趙想不到的是,蔬菜的口感和品質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價(jia) 格也跟著上去了。
據介紹,為(wei) 了讓農(nong) 民能夠用上與(yu) 北運河流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工程要求相一致的配方肥,北京市土肥係統通過創新土肥技術推廣服務方式,總結形成了適合北運河流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工程實際和農(nong) 民科技文化水平的式、農(nong) 企結合式、連鎖配送式、農(nong) 資加盟式和科技入戶式等五種技術推廣服務模式,並推廣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的使用,使種植戶都能使用上土壤養(yang) 分速測儀(yi) ,進行施肥,對症施肥。